科技成果来源:湖南科技成果库;
地区:湖南
成果名称:名优绿茶与低氟高品质黑茶兼用型茶树新品种湘波绿2号选育与应用
成果完成单位:湖南省农业科学院;湖南省茶叶研究所;
成果完成人:杨阳;刘振;赵洋;杨培迪;成杨;宁静;康彦凯;
成果类型:基础研究
技术领域:水果、坚果、饮料和香料作物的种植
成果简介:
茶叶是我省农业特色经济作物,项目组针对湖南省早生优质适应性强的名优绿茶品种少、黑茶专用型品种缺乏、砖茶氟含量超标风险与夏秋茶资源利用率低的名优绿茶和黑茶产业发展瓶颈,系统开展了茶树新品种选育、亲本鉴定、良种繁育、良种良法配套技术研究,取得了如下重要创新性成果; 1、运用混合花粉授粉技术,提高杂交育种效率,选育了名优绿茶与低氟高品质黑茶兼用型茶树新品种湘波绿2号,2011年获得湖南省农作物品种登记。湘波绿2号具有发芽早、持嫩性强、生化成分配比合理、产量高、耐旱性强等特性。春季适制名优绿茶,外形色泽翠绿有毫、汤色绿亮、香气清香高长、滋味鲜爽、叶底嫩匀绿亮,品质优于对照国家级良种福鼎大白茶。夏秋季适制低氟优质黑茶,外形乌黑油润、汤色黄亮、香气纯正、滋味醇和回甘,一芽五叶氟含量平均111.1mg/kg(远低于国家标准300mg/kg),适合作为优质低氟黑茶专用品种在我省主产茶区示范推广; 2、根据我省名优绿茶的品种特性,对绿茶品质相关的主要指标进行筛选,在我国首次建立了《优质绿茶茶树品种的评价指标及方法》,为我省名优绿茶新品种的选育、引进和推广提供了科学依据。根据该标准相继选育了1个国家级良种、5个省级良种(包括湘波绿2号)和一批名优绿茶新品系; 3、对茶园建设的光照、温度、水分、海拔高度等条件进行了研究,建立了适宜湘波绿2号推广应用的标准《茶园建设选址技术要求》; 4、率先根据我省的气候与中小叶种的品种特性,对茶树无性系扦插过程中的母本园建立、穗条培养、扦插圃的建立、穗条采集、扦插、苗圃管理、苗木运输等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建立了适宜于我省气候特点和品种特性的《茶树短穗扦插繁育技术规程》。采用该规程茶树无性系扦插成本降低了20%,出圃率由原来的平均10万株/亩提高到了15万株/亩; 5、采用分子标记技术对茶树新品种湘波绿2号进行了亲本鉴定,从分子水平确定了其父本。开发了17对扩增稳定、等位位点小于4的核心引物组合,研发了基于SSR基因型的指纹图谱编码规则,实现了茶树指纹图谱的数字化,首次获得了我省所有育成品种的分子指纹图谱二维码,为湘波绿2号在内的茶树新品种鉴别提供了新方法。 项目登记茶树新品种1个,登记成果2项,制定地方标准(规程)3项,发表论文6篇。据湖南省农业农村厅应用证明茶树新品种湘波绿2号湖南省2016年至2018年累计推广面积34.7万亩、新增产量1.3186万吨、新增销售额23.7348亿元、新增利润4.74696亿元,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成果登记/完成年份:2019年
以上信息来自国家科技成果公共数据库,科技成果所有人非我平台所有。如信息有误请联系我方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