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河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优秀典型案例公布

更新时间:2023-12-25

为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科技成果转移转化高效路径,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示范带动作用,经征集受理、评审答辩、现场考察及研究审议,河南省科技厅遴选了“高速数据中心光互连芯片研发与产业化”等 10个技术创新及产业化水平高、转化模式可推广性强、经济社会效益显著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优秀典型案例,现将案例予以公布,请各有关单位加强经验借鉴,完善和创新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推动科技与经济深度融合,加快提升我省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水平。
2023年河南省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优秀典型案例
1 高速数据中心光互连芯片研发与产业化
河南仕佳光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民营企业 新一代 信息技术 自我转化
案例项目依托单位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合作,联合鹤壁市人民政府、鹤壁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共同成立了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河南研究院,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创新性地形成了“中科院半导体所提供技术和人才输出+公司进行产品制造及市场化销售推广+鹤壁政府及经开区提供政策支持和高效服务”的成果转移转化模式。项目产品在相关领域具有明显的技术、市场及成本优势,已销往国内外100余家光通信企业,2019年至2022年实现销售收入10.6亿元,利润1.3亿元,以项目依托单位为龙头,在鹤壁国家经开区集聚形成了光通信上下游产业链条,有力支撑鹤壁乃至河南省光通信产业发展。
2 旅客安检智能传输系统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一三研究所 国有企业 高端装备制造 自我转化
案例项目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模式分为三个关键环节:一是成立专门事业部,负责项目产品全过程业务;二是引入战略投资,组建专业公司,开展产品系列化研制、批量化生产和规模化市场推广;三是进行市场融资,开展铁路、公安等领域智能安检系列产品研制、国际市场开拓,进入公开资本市场。研究开发的智能旅客安检系统销售收入超9000万元,产品至今在国内市场占有率高居首位,已成为民航领域智能旅客安检行业标杆,形成了具有国际领先水平的智能化高端产品。依托单位还建设了智能输送技术中心,持续推进智能安检设备研发创新及其在高铁、地铁等其他领域的推广应用,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
3 IC芯片超精加工用特种异型金刚石系列关键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河南省力量钻石股份有限公司 民营企业 新材料 自我转化
案例项目实施过程中联合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密切合作,投入研发资金推进科技攻关,与其他企业合作进行用户试用和产品中试,不断完善产品工艺及配方,产品得到迅速推广,较快满足市场需要,成功实现了成果转移转化及产业化,形成了依托研究中心、工程中心、产业化中心进行产品开发、工程化及产业化,“技术团队+成果熟化+自行投资”的成果转移转化模式。项目实施以来近三年累计新增销售额2.18亿元,新增利润5000余万元,相关技术填补国内空白,解决了关键原材料“卡脖子”问题,产品实现进口替代,有力推动芯片国产化,拓展了我国超硬材料应用新领域。
4 NDH高端低压防爆电机研发及产业化
卧龙电气南阳防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民营企业 高端装备制造 引进转化
案例项目通过积极引进国外企业电机研发和工艺开发流程,对引进技术及工艺进行充分学习和消化吸收,综合考虑工艺、材料、加工精度、结构、性价比等因素,提出关键问题解决方案,固化形成为公司自主的设计、工艺及质量管控体系,形成了“技术引进—消化吸收—转化创新—产业化”的成果转移转化模式。项目实施已取得直接经济效益超5000万元,技术推广实现经济效益超2亿元,培养了一批中高级技术人才,促进产业链上下游就业超300人,带动项目依托单位在电磁设计和结构设计上取得突破,研发出一批新成果并实现产业化。
5 新兽药“猪圆环病毒2型灭活(YZ株)”成果转化
商丘美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 民营企业 生物医药 自我转化、引进转化
案例项目紧紧围绕市场需要,注重自主研发,积极吸收外部先进成果,深化产学研合作,总结形成了自主研发、技术购买、产学研合作有机融合的成果转移转化有效路径,构建了“技术攻关—新技术应用—中试应用—市场反馈—优化验证—成果转化”“技术转化-中试应用-成果转化”以及“合作分工-技术攻关-新技术应用-中试应用-市场反馈-优化验证-成果转化”的成果转移转化模式。项目实施改变了传统工艺需整体车间恒定温度的局面,综合节能70%以上,避免了大量生物组织废料对环境的污染,带动新增就业200人,有效助推产业发展和脱贫攻坚。
6 高端综采液压支架中厚板结构件自动拼焊关键技术开发及应用
郑州煤矿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 高端装备制造 自我转化
案例项目依托单位建立了完整的成果转移转化机制,近三年每年成果转化投入均为3亿元以上,组建了800余人的专业化人才队伍,走出一条以项目为载体,成果为导向,应用为目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之路,形成了“立项背景调查—项目研究开发—项目验收、应用评估—成果转化前期准备—实物验证—小批量推广—优化改善—成果固化、大批量推广”的成果转移转化模式。项目产品年销售额达到13.28亿元,年利润7900万元,带动依托单位液压支架制造从手工拼焊转变为智能制造,实现了液压支架主体结构件机器人高效高质量焊接,进而带动整个煤机行业走向数字化和智能化。
7 高产优质绿色高效小麦品种郑麦1860示范和产业化
河南省作物分子育种研究院 科研院所 现代农业 许可转化
案例项目在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由育种单位选育品种,政府部门制定引导政策,种子企业提供良种,乡镇基层组织种植大户规模化种植,农技部门跟踪服务,粮食部门开展收储,在“政产学研用”“全产业链构建”基础上,实现育种单位、种子企业、政府部门、农技部门、粮食部门、乡镇基层协同发力,构建形成优质小麦“种-粮-贸”一体化发展的成果转移转化模式。郑麦1860高产性突出,2019年以来,累计生产应用面积2500万亩,年种植面积超1000万亩,居河南省第1位,增收粮食11.6亿斤,增收效益18.6亿元,产出值为投入值的400倍,大幅提升了我省乃至黄淮南部小麦生产水平。
8 增材制造用高性能金属粉末制备关键技术及其应用
中机新材料研究院(郑州)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 新材料 自我转化
案例项目基于国家级研发平台与高水平研发团队,在国家重大项目支持下,突破金属增材制造用粉末材料关键技术,采用骨干员工持股的多元股权结构,构建了“一融资、二转化”的成果转移转化模式,探索形成自行投资转化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路径,实现科技成果的质押融资与落地转化,培育了完整的科技成果研发-中试-转化-产业化链条。近三年,项目成果广泛应用于增材制造和粉末冶金领域,涉及航空航天、汽车、医疗、钢铁、煤炭、石油、工具等多个行业,解决了国家重大需求领域核心部件制造难题,实现经济效益超亿元。
9 高性能超高纯溅射靶材制备技术研发与产业化
河南东微电子材料有限公司 民营企业 新材料 自我转化
案例项目在成果转移转化过程中,一是组建研发平台,开展产学研合作,二是进行中试生产及客户端验证,三是引入战略投资,并购产业链下游企业,四是优化产品,以点带面开展全产业链服务,探索形成了“技术研发-成果孵化-成果产业化-产品优化推广”的成果转移转化模式。通过项目实施带动依托单位营业收入实现跃迁式增长,2019年营收3157万元,2022年达到25262万元,3年增长约7倍。相关技术填补了国内空白,解决了我国半导体产业“卡脖子”难题,培养了一批半导体产业紧缺型高科技人才,形成以依托单位为中心的半导体产业生态链,助力半导体产业实现国产化替代。
10 新一代全钒液流电池储能技术及其关键材料研发及产业化
开封时代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国有企业 新能源及新能源汽车 引进转化
案例项目围绕全钒液流电池关键核心技术难题和产业化痛点开展研发创新,积极引进新一代全钒液流电池电堆技术,通过与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当地政府、企业及高校深度合作,构建创新“政+产+学+研+用”的成果转移转化模式,形成了技术开发、实验研究、引进消化吸收、成果转移转化的研发体系,打造了全钒液流双极板、质子膜、碳毡三大核心部件开封生产基地,实现核心物料全部自主自供自产。项目实施后,2022年获营业收入5.73亿元,年利税额2.63亿元,有效促进社会富余人员及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带动产业升级改造,为区域液流电池产业升级奠定工业基础。

专题栏目 专题栏目